









微信扫一扫关注
扫一扫下载APP
浙江经验:探索区块链+医疗电子票据改革,累计开票量1.04亿张、金额417亿元
日期:2019-11-20 10:01 浏览:632次
【华医导读:2019年11月18日上午10时,浙江省举行借力区块链技术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,省财政厅副厅长邢自霞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包保根、省医保局副局长徐伟伟、省大数据局副局长蒋汝忠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。据悉,该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,不仅重组、优化医院单独空间内的办事流程,还突破了传统纸质财政医疗票据管理模式,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的有益尝试,这种真正体现了效果、解决了问题的努力值得点赞。我们期待着“浙江经验”能够尽快推向全国,让更多患者能享受“一站式”看病就医服务,把“排队比看诊还久”变为历史!】
在浙江,老百姓看病报销又有了“新速度”。
11月18日,从“浙江省借力区块链技术推进医疗电子票据改革成效新闻发布会”上获悉,截至今年10月28日,浙江已有480家医疗机构实行了医疗电子票据改革,累计开票突破1亿张,金额达到417亿元。
目前,浙江已成为电子票据改革推进速度最快、开票数量最多、开票金额最大、区块链技术应用最早的省份。
什么是医疗收费电子票据?
医疗收费电子票据,指的是财政票据在医疗收费领域的票据,即城乡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取得的“发票”。每年,财政开具量达到8亿张,其中医疗票据占比超过75%。
2017年,浙江选择台州作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试点地区;2018年,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,浙江制定出台了《浙江省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办法》;今年6月,浙江电子票据改革进入区块链应用阶段,实现了电子票据的生成、传送、储存和报销全程“上联盖戳”,可全面反映医疗收费、票据监管、医保报销等信息,真正做到操作有痕、过程可追溯、结果可倒查。
发布会上,省财政厅副厅长刑自霞介绍,从2017年开始积极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,两年多的时间里,创造了多项全国“第一”的记录:开具全国“第一张”医疗收费电子票据、出台全国“第一个”医疗电子票据管理办法、建立全国“第一个”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、实现全国“第一个”医保异地零星报销“掌上办”。浙江成为电子票据改革推进速度最快、开票数量最多、开票金额最大、区块链技术应用最早的省份,为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提供了“浙江经验”。
老百姓就医报销将更方便
目前,浙江电子票据改革成效明显,已开具医疗收费电子票据、出台医疗电子票据管理办法、建立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、实现医保异地零星报销等,实现就医更方便、报销更快、监管更易、成本更低等成效。
首先是“就医方便”。改革前患者看病需经挂号、就诊、缴费、取票、拿药、取报告等多个环节。现在只要打开手机上的“浙里办”APP,就可以一站式完成预约挂号、缴费、取票、拿药等流程,无需窗口反复排队缴费、打印。据测算,平均看病环节从6个减少到2个,减少4次排队;人均就诊时间从170分钟降低为75分钟,降幅近6成,群众就医体验大为改善。
其次是“报销快”。传统医保窗口报销的平均时间约为12个工作日,商业保险公司理赔时间约为7―60个工作日。浙江基于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开通的医保零星报销功能,群众异地就医涉及的医保零星报销业务,不需要再拿纸质票据跑到参保地医保窗口进行申请,直接通过“浙里办”APP进行网上报销申请,在线审核,报销平均时间从12个工作日压缩到几分钟,提速几十倍甚至上百倍。
第三是“监管易”。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使用统一数字加密技术,在医疗票面上打印加密数字二维码,形成票据数字指纹,实现票据真伪快速查验,鉴别真伪的时间从几天降至几秒,大大减轻了各地医保部门的查验压力。同时,因电子票据全程可溯源、不可篡改,也杜绝了重复报销的可能,有利于保障资金安全。
第四是“成本低”。对政府部门来说,预计每年可节约票据印刷费3000万元以上,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运输、保管、销毁等行政成本。对医疗机构来说,可大幅减少收费窗口,有效节约人力物力。同时,由于医疗收费系统与电子票据可自动实时进行核对、统计,有效减少票据管理工作量,也有利于解决纸质票据对账难、易出错等问题,提升医疗机构的业务管理能力。
来源:新华网、中国网、浙江新闻、定海新闻网等,并经作者编辑整理。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